2022年暑期,建大学子“乡”约盛夏,深入山林,步入田间,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民情,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青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暑期,我校260余名北建大师生组成21支实践团,在27名教师指导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聚焦“大京郊”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北建大青年们通过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公益服务、科创实践、“三下乡”活动、“返家乡”活动等形式,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稳进提质促进发展,科创助力产业振兴
建筑学院“乐响窑湾”乡村振兴实践团20多名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空间专项设计、调研采访和口述史采集等活动,结合调研结果,从村庄产业发展、村庄生态修复、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治理等方面为窑湾打造定制版“音乐乡村发展策划方案”,打造从“乐响”到“乐享”的美丽窑湾。电信学院“果中茶香香满苑”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研判密云区大岭村发展的痛点与难点,期待其在产业特色重现、产业生态凸显、产业文化生根、红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实现突破,形成“红果产业特色+山楂观光园+山楂文化苑+承兴密纪念馆”的“一果一园一苑一馆”为主题的“四个一”乡村振兴方案。为帮助延庆区王家山村销售新品种鲜食玉米农科糯336,经管学院成立三支实践团,走进玉米实践基地,学习玉米种植、培育及成熟收获的知识,亲自体验掰玉米的大汗淋漓及丰收喜悦,举行玉米营销大赛以及抖音线上带货直播,成功销售出一批批甜糯可口的鲜食玉米,结合村史党史,设计精美包装,赋予王家山村鲜食玉米以典故及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土木学院赵家场村乡村振兴项目策划社会实践团与大兴区北臧村镇赵家场村进行多次卓有成效的交流协商,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为突显乡域特色、弘扬赵家场村的乡村文化并实现经济创收,在多次与村域有关部门的洽谈和内部讨论后,项目由生物医药产业示范与科普教育综合服务体调整为中医药观光农业与科普教育综合服务体,并据此为赵家场村“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具体的场馆与项目。
挖掘融合乡旅文化,绘制乡村美丽画卷
理学院引“智”活“化”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依托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大专业,通过对马兰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和载体,在旅汽专线设置、民宿品牌建立、传统村落名录打造、生态环境提升、传统建筑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言献策,以乡村文化振兴带动特色旅游发展、农产品销售、乡村人口就业、立体化乡村建设等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经管学院长城大型线性遗产保护与传承联合工作营实践团,在慕田峪村、北沟村、辛营村、田仙峪村等地区展开多项调研,探讨“长城国际文化村”的情感依恋性表现,从一点而探讨全局,进而为长城沿线村落居民地方依恋性研究提供参考案例,同时分析其依恋感知的维度和程度,以期为长城沿线的乡村振兴贡献出北京建筑大学的师生智慧。为深入挖掘古村落文化资源,助力首都乡村建设,由机电学院、测绘学院、经管学院学生共同组成的“金色古村”——永定河流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社会实践团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东石古岩村,采用绘制平面(立体)图示的方式将村内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复原,绘制东石古岩村平面图、古建筑分布图,建立东石古岩村宣传平台,以点带面宣传永定河流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状况,使永定河、京西古道与新时代的“金色古村”相互连接、交相辉映。建筑学院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展示联合工作营实践团依托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项目,校地联合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的“门头沟样板”,通过调研,实践团初步为爨底下村提供红色历史文化展示提升的方案,包括入口展示空间提升优化策略、室内展陈设计方案、爨底下导览折页宣传册、红色文化折页宣传册等,更好地服务爨底下村实际需求,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建大学子的青春和力量。
提升乡村软硬实力,护航乡村和谐发展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启动的第二年,为助力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经管学院“网格化”法律诊所项目团队依托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深入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山村,通过入户调研、普法课堂、知识竞答、普法宣讲、法律诊所、草拟协议等系列活动,落实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三结合帮扶手段,以普法活动推动王家山村乡村振兴进程,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电信学院“京郊农村智慧照明改造”实践团已经连续三年来到房山区张坊镇下寺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长期以来对下寺村深入的综合信息调研,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实践不仅只停留在为村子提供改造设计方案上,也不局限于简单的志愿服务,而是重点将“一期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中为村内老年驿站设计的智能控制照明方案落地实现。实践团师生亲手帮助村民们安装灯具并调试好智能控制效果,切实为村民们点亮了环境,使男女老少可以在更明亮的小广场开展文娱活动,同时享受到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智慧操作,真正助力下寺村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环能学院赴密云区北庄镇土门村调研社会实践团与密云区北庄镇土门村积极对接,在村落环境整治、污水治理、建筑固废利用、村史挖掘等方面加强共建,尤其对农村污水处理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为土门村发展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硬条件”。
社会实践是青年与社会有效沟通的桥梁,我校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向京郊、走进乡村,以青年独有的朝气与热情,把青春和汗水播撒在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