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喜获1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这是我校“十四五”开局年获批的首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
此次获批的3项重大重点项目分别为人文与发展学院何慧丽教授的“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研究”(重大项目),左停教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重点项目)和饶静教授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重点项目),体现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良好势头。
以人文与发展学院何慧丽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重大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研究”,下设1个总课题和5个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分别由中共中央党校徐祥临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良灿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吴惠芳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郭忠兴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鲁可荣教授担任。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当代乡村建设行动的倡导者温铁军教授也作为子课题重要成员并担任总课题的首席顾问。
该项目深入研究阐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力推出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成果,为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学理支撑。
何慧丽教授的学术和研究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和乡村建设实践,长期坚持“用脚做学问”,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其研究成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都为该课题的成功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何慧丽教授曾于2003年通过我校与开封市“市校共建”项目去到基层挂职,并随之开展了近十年的乡村建设试验。期间,于2009年4月挂职兰考县县委常委时,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介绍河南省兰考县村社综合合作社的“双培养”(把党员培养成合作社骨干,把合作社骨干培养成党员)经验,以及生态型区域内城乡互助合作社的试验状况。2013年迄今,何慧丽教授又以乡村建设行动者身份开展长达八年的乡建行动试验,包括以设立中国农业大学灵宝教授工作站、参与爱故乡志愿行动、地方招才引智项目等方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农村地区从事乡土文化、合作组织、生态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培训教育工作,经济效益显著,社会影响广泛,获得当地政府高度肯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目前最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类别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及相关学科研究实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培育工作,加强项目申报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把项目申报作为提升我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的重要抓手,学校重点布局,周密部署,组织专题研究讨论,邀请专家精心辅导,提升申报文本质量。各学院也积极动员,在学校和学院、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断取得好成绩,十三五期间我校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项。科研院会继续做好重大项目的培育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