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3月19日上午,我校召开2021年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评聘工作布置会议,这也标志着我校率先推出的临床教师分类评聘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校党委书记呼文亮、校长饶毅、特聘校长助理廖新生出席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冯喜春主持会议。
实施临床教师分类评聘,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学校一流临床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临床医院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不断推进医院向更高水平发展。
学校人事处处长王威威对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评聘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她分析了目前临床教师队伍现状,对评聘政策调整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与以往不同的是,评聘新政策实行分类评价,在高级职务岗位中设立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型,进一步激发临床教师科学研究、从教带教的积极性。同时,为破除职称评价中“唯论文”等不良导向,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评聘以代表性成果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师德、能力、业绩为导向,遵循“全面考核、总量控制、分类指导、择优评聘”的原则,不断提升临床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她还对2021年岗位评聘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
校长饶毅在讲话中指出,临床医院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临床教师评聘工作需要学校与医院共同推进。临床医院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重要工作,从学校角度出发希望医院把工作都做好,为有效开展好这些工作,学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出台了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评聘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临床教师进行分类评定,有利于不同的医生发挥不同的作用。在附属医院,如果专职做医生,那么就没有教学方面的内容;如果医生做得好,同时积极参与教学,学校会提供教学实践平台支撑;如果能把研究做好,学校更加欢迎,就会有教学科研型支撑,希望广大临床教师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饶校长强调,各临床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与学校共同推动,将岗位评聘工作做好,进一步提升临床教育教学和学科科研整体水平质量。
随后,校党委书记呼文亮讲话。他表示,回首过去,从初建时的北二医到如今的首都医科大学,历经60余年建设发展,首医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离不开各临床医院作出的巨大贡献。展望未来,到2050年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际,首都医科大学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首医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底气和信心实现这一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明确两个出发点:一是学校的水平要高,首医要敢于追求一流,敢于成为一流,一流的核心体现在人才队伍上,过去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过去的优势不代表永远是优势,必须时时努力、不能松懈,要对人才建设给予持续、充分的重视,才能打造出一流优质的人才队伍;二是要实事求是,首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既需要有研究型、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也需要大量的临床医生。优秀的临床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从好医生身上同样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因此学校对评价指挥棒做出调整,对临床教师实行分类评价,让能够认认真真带出好学生的好医生也能得到认可。呼书记强调,对临床教师进行分类评聘不是降低标准和要求。在具体评聘过程中,要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放到首位,以教学研究型作为主体,鼓励年轻人多做科研,不断丰富临床经验和实践经验。随着学校新校区、多家临床医院第二院区建设的推进,首医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条件都将得到大幅改善。向着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目标冲刺,首都医科大学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校党委副书记冯喜春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四点:一是各有关方面要认真做好岗位评聘工作的宣传解释工作,确保临床教师全面知晓、深刻领悟此次评聘工作中新的政策和精神;二是各临床医院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好方案,把各个时间点的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人、到位;三是要注意把握好时间点,严格按照程序流程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整体工作顺利进行;四是要适应评审工作程序新变化,将工作做细做到位,通过实施新的临床教师评聘政策,真正起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起到积极向上的正向激励作用,使临床医院和学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来自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相关学院院长,以及各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的主管院长、人事处处长、教育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