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制药学院

  2013年12月,生物与制药学院伴随着三峡大学全面深化改革的脚步应运而生。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与制药学院着眼于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制药科学的迅猛发展,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历史机遇,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致力于成为区域生物、食品、医药科技的引领者、服务者、推动者。

  学院拥有专任教师67人,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博士58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到86.57%,34.4%的老师具有国外学习经历。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6人,校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学术骨干11人,硕士生导师38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人。学院还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知名专家10余人作为兼职教授或创新创业导师。

  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获批湖北省试点学院。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态学5个本科专业中,生物工程进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药工程进入战略新兴产业培养计划,化学、生物工程为省级品牌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类专业群进入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先后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和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一体化协同培养,强化实践育人,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考研上线率50%以上。打造省级精品课程5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达到70人次/年以上。

  学院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目前拥有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三个学术学位硕士点,生物工程(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药学(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现代分析与检测、应用化学;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工程、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环境评价与水污染控制、环境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物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发酵工程、植物育种与细胞工程、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环境生物技术;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草药质量控制、药物制剂工程、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临床药学。其中,生物学为“十三五”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

  学院着力打造高层次的科研平台,先后建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特色植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物酵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以上研究平台;共建湖北省现代中成药物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品胶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湖北省土家族医药研究所、湖北省校企共建柑橘生物保鲜与防治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金银花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有机缓释肥校企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珍稀蕈菌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水果加工与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发中心;筹建三峡区域生物遗传发育与种质创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 “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10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合同经费达6000多万元。教师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70项,主编、参编专著、教材20部,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5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

  学院以政产学研合作为引擎,不断强化协同创新。近年来,学院每年召开产学研会议,与神农架国家公园、安琪酵母、宜昌人福、东阳光集团、稻花香酒业、海通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成立了“三峡大学-神农架绿色发展研究院”、“三峡大学-安琪生物技术研究院”、“三峡大学-人福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共建研发平台,成立了“鄂西特色生物产业链关键技术三峡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在整合创新资源上迈上新的高度。

查看更多
分 享 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推荐简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