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经验分享会

  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课程建设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5月31日下午,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在明德报告厅举办了“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邀请了首批次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负责人和团队代表李楠、刘卓、陈京炜、王晓茹、柳帆五位教师作分享,来自全校19个单位的58位教师参会。活动由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肖怀宇主持。

  肖怀宇副部长简要介绍了本次经验分享会和参会嘉宾。他强调,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我校建设“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希望在座各位教师能从嘉宾经验分享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校打造更多一流课程。

  之后,各位“一流课程”负责人和团队代表围绕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享了申报与建设经验。

  戏剧影视学院教师李楠围绕如何认识、实施和建设线上一流课程三个方面作了分享。她谈到,线上互动式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不二法门,要打破认知误区,充分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做好递进式的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同时她还提到,要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提高一流课程的建设水准。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师刘卓结合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创新机制作了经验分享。她认为,一流课程的建设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通过“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手段进行项目式教学,将教学目标的定位逐渐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进而不断推进教学机制创新。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陈京炜结合当前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亟待提高的普遍学情,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评判的“两性一度”标准。她强调,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当优化课程内容的选择,借助新型教学手段优化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始终践行好“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理念,考核方式应当采用具体到人的过程化考核,以及实现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王晓茹老师解读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申报流程,分享了有关选题、教学设计、体验设计等方面的经验。王老师通过案例讲解为大家直观地展示了虚拟仿真是如何解决实训中“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的问题,她建议,教师要突出实验特色来增强课程亮点,为课程建设和学生教学成长提供动力。

  新闻学院教师柳帆结合“子牛杯”的历史沿革和建设成果,为大家介绍了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主要经验做法。他认为,老师全员参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模式能让课程讲授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子牛杯”为依托开展实践教学课程也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提供了更多锻炼机会;“百年树人,贵在坚持”的理念也始终激励着各位老师初心不改,推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更上一层楼。

  活动最后,参会教师就“一流课程”申报流程和建设心得做了深入交流。本次经验分享会是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5月份的最后一场活动,中心将继续以服务教师发展需求为导向,搭建培育平台,助力教师发展,同时也欢迎各位教师关注并参与6月份即将举办的系列活动。

上一篇:中国传媒大学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下一篇: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库论坛(2021)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