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工程学院/通航学院

  飞行器工程(航空发动机)学院是在原机械工程系、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2009年6月,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及专业设置的需要,由原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 “飞行器设计工程系”、“飞行器动力工程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的航空维修技术与工程方向、大学生航空文化教研部和原土木建筑学院“力学教研部”、“力学实验中心”、“ 实验力学研究室”组建飞行器工程学院。2013年新增飞行技术专业,培养飞行学员。2017年8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南昌航空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航空发动机学院,和飞行器工程学院合署办公,学院更名为飞行器工程(航空发动机)学院,招收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航空发动机方向)本科生。2018年9月,为适应江西省航空发展需求,“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技术与工程方向)”和飞行技术专业从学院分离出去,组建通航学院。飞行器工程(航空发动机)学院保留原有的“飞行器设计工程系”、“飞行器动力工程系”、“大学生航空文化教研部”、“力学教研部”、“力学实验中心”、“ 实验力学研究室”。

  目前学院设有1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5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点(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噪声与振动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航空工程,航天工程);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批江西省“一流成长学科”;2个本科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建有“江西省微小航空发动机”省级重点实验室。下设“飞行器动力工程系”、“飞行器设计工程系”、大学生航空文化部及力学教研部”等4个系部;“力学实验中心”、“飞行器综合实验中心”、及“力学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中心,此外,还与国内相关行业的多家航空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

  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专职教师45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88.9%以上。其中正、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22名(其中外聘8名),5人入选江西省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学院还聘请了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兼职/客座教授。目前在院全日制本科生691人,研究生83余人(含在职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136人,留学生研究生5人。

  学院结合学校和地域优势,不断探索、谋求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6项;申请发明专利33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 论文100余篇; 出版教材、论著11部;科研到账4000余万。在航空发动机封严环研制、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无人机研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推广价值重大的成果,同时在相关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近4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并接受国外留学生。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教学改革与研究,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航空航天及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成立以来,切实遵循“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育人才,千方百计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培养工作中心不动摇,坚持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不动摇,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锻炼,为江西地方和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查看更多
分 享 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推荐简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