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一、学院沿革

  1、艺术学院沿革

  艺术学院的前身是吉林市轻化工局中等技术学校,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吉林市轻化工局。1978年9月,更名为吉林市轻工业学校。1984年9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吉林省纺织工业学校。开设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和染织设计三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2000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8月并入东北电力学院。

  根据东北电力学院党委《关于组建东北电力学院职业学院的决定》,成立职业学院。2000年7月,根据学校《关于东北电力学院职业学院实体化改革的决定》,成立艺术系,隶属于职业学院。2000年10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艺术类专业从2001年开始增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专科专业、高职班。2002年9月,根据《东北电力学院职业学院新一轮实体化改革方案》,撤消艺术系,成立服装与表演系、环艺与装璜系。2004年11月,撤销职业学院,由原服装与表演系、环艺与装璜系组建成立艺术学院,为学校直属教学单位。2007年5月经学校批准,艺术学院设立服装系、表演系、环艺系、装潢系。2013年10月,经学校批准成立动画系。2016年增设表演本科专业。2017年撤销表演系成立服装与表演系,为学校直属教学单位。

  2、媒体技术与传播系沿革

  1998年,由东北电力大学的原电教中心和计算中心整合,成立了信息化教学中心。2002年,在具备了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基础上,媒体系申请设立了专科专业--媒体技术与信息传播,继而设立了媒体技术与传播系(以下简称媒体系),为学校直属系,现今媒体系(信息化教学中心)具有教学教辅双重职能。2006年,媒体系又申请设立了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时原专科专业停招。2008年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拓展成了影视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于2009年9月正式招生。201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改为艺术类招生。2015年增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各设立一个自然班。为学校直属教学单位。

  二、学院基本情况

  目前学院下设服装与表演系、环境与视觉系、数字媒体艺术三个系。下设六个本科专业即: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环境设计专业;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5、表演专业;6、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三、学院领导介绍

  1、宋克  2、陶瑞峰  3、王冠霖  4、朱少华  5、宋德风 6、路鹏

  四、学院教师社会兼职情况

  学院教师在学术界及社会团体承担着重要角色,其中:教育部高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副主任委员1 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1 人;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1 人、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1 人;中国纺织教育学会理事1 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1 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2 人;吉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1 人;吉林省传媒学会副会长1 人。

  五、学院本科教学与教学改革成果情况

  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上,以“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为理念,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设计艺术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确立了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组织方式,系统地构建了本科理论教学体系、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贯穿于各个本科教学环节的始终。

  学院现有:

  吉林省级艺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吉林省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项目“艺术创意产业化实践基地”1 个、吉林省特色(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个、校级服装与服饰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服装与服饰设计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区”一个、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工作室5个、东北电力大学网络电视台、东北电力大学《逐梦》杂志编辑部、东电传媒创意工作室、睿思创意创作工作室、纪录片创作工作室等。

  近年来,学院完成:

  省级教改项目17项、校级教改项目42项;省级优秀课2 门、校级优秀课4 5门;教改论文98篇,教材25部。教改项目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 项、三等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 8项、三等奖15项。近3来,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省级27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查看更多
分 享 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推荐简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