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2021年4月22日下午,我校建艺学院2021SDC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BJTU+团队结合“世界地球日”主题举办“韧性人居·光耀地球”路演活动。副校长闫学东,四川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冉茂琴,2021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组委会副秘书长田原,张家口能源局办公室主任张文,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顾问张春梅出席活动。启动仪式由建艺学院党委书记李彤主持。
活动启动仪式前,闫学东同与会嘉宾亲切会晤。与会嘉宾充分肯定了BJTU+团队“灾后救援”项目的意义。闫学东表示,该项目不仅契合了全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还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交大”方案。
闫学东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活动是北京交通大学团队第一次公开发布参赛项目的设计方案,展示团队风采,接受社会的检阅。“立德树人”是我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SDC竞赛项目正是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学典范之一。培养各个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建设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是我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目标。SDC竞赛项目在整合全校各学院资源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国外内政企组织的合作,是我校“四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在过去的比赛中,我校团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团队选择“可持续灾后应急”的竞赛主题更体现了交大人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担当。所设计的可持续应急建筑不仅能优化救灾模式,改善能源和医疗供应形式,还能提高居住空间的舒适度,也激励着交大人以知促行,以行践知,更加深刻地体会我校“知行”校训的意义。
冉茂琴感谢北京交通大学以及SDC团队在灾后重建这一领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她高度肯定了本次BJTU+团队的设计理念的适用性,BBBC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救援过程中的短板和难点,所提出的灾后救援全周期适配性方案,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将灾害救援方案推进到一个更精细化、人性化的境界。
田原代表2021SDC竞赛组委会介绍了第三届SD中国“可持续发展、智慧互联、人居健康”的主题,并对团队作品充满了期待。她表示,BBBC以可持续灾后建筑为题,既有模块化设计、智能系统、新材料、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能互补、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整合突破创新,又充分考虑了灾后救助全过程中的医疗、人文关怀、重复利用等多样化需求,相信最终的作品呈现会再次让人耳目一新。
张春梅代表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表达了基金对此次与BJTU+合作的重视并认为该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她表示,本次合作除了在可持续应急灾后管理、健康建筑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还担当起桥梁的角色,促进了国际科研学术机构及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张家口能源局办公室主任张文从能源和政策角度阐释了该项目的意义,他指出,我国现在处于能源发展的新阶段,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BBBC的设计理念,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了能源与生态和谐发展,推进了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科技创新。
启动仪式后,为更全面地了解BJTU+赛队的方案和理念,与会嘉宾跟随BJTU+指导教师李珺杰、项目经理王毓乾、建筑组组长黄宇轩、建筑组组长刘媛卉、系统组组长林睿、系统组组长王浩骏、策宣组组长李皓妍的讲解参观了作品展览,分别了解了项目背景、方案的建筑与系统亮点、和团队在公众沟通方面的成果。同时通过VR体验,更深刻、具象化地感受到灾后的场景与方案的意义。
可持续论坛由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主持人何岩柯主持并分享。生土建筑专家穆钧、学科带头人夏海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仲继寿分别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更专业、更细节、多维度地阐述了“抗震生土建筑”“绿色建筑能源系统”“健康人居”等理念。
BJTU+项目经理建艺学院建筑学17级本科生王毓乾介绍了团队从2018年起的发展历程,随后,BJTU+项目经理建艺学院建筑学16级本科生王鹏飞介绍了团队基于两大目标、六大主题、八大创新点的可持续应急建筑的设计成果。
在分享结束后,数位嘉宾意犹未尽,随后就灾后救援的设计理念、2021SDC竞赛、对新一代的人才培养等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与交流。穆钧教授、田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践行”的重要性。穆钧教授认为,实践出真知,用实践对应需求,方能引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田原在讲述SDC竞赛的意义时,也提到了这一点,“SDC是年轻人的舞台,我们很荣幸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额外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从书本知识到实践中钉一颗钉子、建一座房子的过程,逐渐完成由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夜晚,荧光点亮了交大的西操场,充满青春活力的奔跑给本次“韧性人居·光耀地球”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BJTU+的青春活力和创新力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嘉宾评价道,“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路演,精彩的背后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活跃的思维、准备的表达使他们赋予了建筑更多的温度。”BJTU+团队会牢记使命与责任,乘风破浪,继续为“灾后救援”这一全球性议题贡献交大智慧。
外联处、教务处、建艺学院等相关负责人,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和来自各高校赛队师生共同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