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成立遥感学院,2014年更名为地理与遥感学院,2017年11月,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从地理与遥感学院分出独立运行。学院设有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专硕)3个硕士点和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3S集成与气象应用2个博士点。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8位,测绘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10位,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4位。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我校遥感技术学科位列全球第16位。
二、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4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7名、副教授17名,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为98%、高级职称比62%,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者达62%。拥有国家百千万、海外院士、江苏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20多名。
三、人才培养
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经过多年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规范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完整体系。
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高质量就业率98%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奖励100多项,其中包括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2019年第16届“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赛一等奖、江苏省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省级优秀班集体等奖项。
四、平台建设
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平台、科研平台、教学平台的建设。
拥有“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遥感应用实验教学中心”和“数字测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中美合作遥感中心”和“遥感信息工程实验平台”,并参加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理学”江苏省优势学科的建设。近年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经费超过3000万元,购置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用于支撑学院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五、教学水平
学院重视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开展各类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17年以来,共主持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与教材建设项目10多项,指导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多项,获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3篇,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0多项。学院重视研究生教学与培养,选派高水平教师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指导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全方位指导,近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质量全部优良。
六、科学研究
学院围绕学科与专业发展,深入分析师资队伍学科背景,不断凝练优化科研方向,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主要方向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卫星导航与定位、大气环境遥感、3S集成与气象应用、资源环境遥感、水环境遥感、生态环境遥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2017年以来,学院共承担了各类纵向科研项目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到账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SCIE)、E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夏坚白测绘创新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卫星导航定位优秀工程和产品奖二等奖、2018年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七、合作交流
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国外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邀请领域专家来院讲学,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机构交流访问。国内与中科院相关院所、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学院重视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赴国内外知名机构短期学习或攻读学位。
学院始终坚持“求真、创新、厚德、博学”的院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将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世界有影响的工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