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评估佳绩

  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近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公布了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国家级国合基地)2020年度评估结果。我校4个国家级国合基地获评2个“优秀”和2个“良好”,全部达到“良好”以上评级。其中,移动平台环境感知及空天应用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飞行器综合体效能分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评“优秀”,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设备技术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冲击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评“良好”。

  此次评估是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首次对全国范围内所有国家级国合基地开展的系统性、全覆盖的综合绩效评估。698家基地进入专家网络函评及会议评估环节,经过专家组的综合评定,共有104家评估等级为“优秀”,180家为“良好”,306家为“合格”。“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仅有9所高校的国家级国合基地全部达到“良好”以上评级。在全部达到“良好”以上评级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我校排名首位。同时,我校在工信部所属高校中“优秀”数量并列第一,且是唯一一所全部达到“良好”以上评级的高校。

  移动平台环境感知及空天应用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计算机学院、航天学院和无人机所建设,2015年认定为国家级国合基地(联合研究中心类)。中心围绕移动平台自主智能化感知及空天应用等相关基础性研究和国家核心技术需求,在微小卫星、无人机等移动数据获取平台研制和自主智能化感知理论方面展开国际合作研究,从技术领先、人才聚集和引领示范三方面圆满完成中心“十三五”建设目标,构建了“数据-理论-人才-应用”全链路的国际化研究平台。

  飞行器综合体效能分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学院建设,2014年认定为国家级国合基地(示范型基地类)。基地以“俄罗斯为核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体,辐射全球的国际合作网络”为发展思路,以“项目-人才-基地”为合作模式,积极开展飞行器体系效能与分析、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航空发动机性能分析三个方向的国际科研合作研究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创新驱动、互动发展、辐射带动方面合作成效显著。

  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设备技术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机电学院和材料学院建设,2016年认定为国家级国合基地(联合研究中心类)。中心围绕高性能材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整体式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功能结构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等方向的创新理论与核心技术,以“基础研究联合攻关,工程应用以我为主”的模式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促进了国际合作前沿成果在我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冲击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航空学院和民航学院建设,2017年认定为国家级国合基地(联合研究中心类)。中心按照“国家需求为牵引,基础研究为根本”的发展定位,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促进冲击动力学国际研究水平的协同提升,引领我国航空航天结构抗冲击设计技术的发展,在飞行器及航空发动机结构抗离散源撞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级国合基地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其建设和评估工作。自获认定以来,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各基地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量身定制建设方案,协助团队整合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生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等多方面合作资源,组织基地与国际科技合作优势单位开展专题学习交流,充分挖掘合作潜力,丰富合作模式,形成清晰的合作体系与明确的中长期建设计划,并积极争取校内外支持政策与经费,提升基地科技合作水平,保障基地高水平持续发展。为做好此次评估工作,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构建了“校内职能部门联动、相关学院积极支撑、基地团队全力准备”的评估筹备工作体系,通过近半年对多方面国际合作数据的全面梳理,对历年工作年报、绩效评估报告的反复多轮完善打磨,及与上级机关的密切沟通,顺利完成基地迎评工作。

  国家级国合基地是由科技部及其职能机构认定,在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创新合作基地,包括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创新园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四种类型。我校自2014年连续获批4个国家级国合基地。

上一篇: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召开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暨学院专题导师培训会

下一篇: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科技厅厅长孙科一行来西北工业大学调研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