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落下帷幕,中国海洋大学参赛作品从晋级国赛的107家高校及科研机构955项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竞赛,今年是学校参加该赛事的第十年。从首次1支队伍参赛到今年32支队伍参赛,学校参赛作品量增质升,逐渐成为夺奖热门,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的重视、周密的组织和参赛队伍的传承创新、学科交叉融合。
坚持传承创新。历年参赛学生团队始终将“创新、传承、奉献、提升”作为精神内核,在接续传承中锐意创新。一是关注行业难题,创新解决方案。海大学子致力于针对涉海领域行业难题、产业需求提出自己的创新解决方案。如围绕“深海网箱清洗”问题,海大学子连续三年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今年,2019级自动化专业刘国强、2020级轮机工程专业杨瑞等2支参赛团队,分别提出了双机协作、紫外线清洗的解决方案,受到评委认可,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是突破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去年,学校参赛团队利用气动方式吸捕海参,斩获特等奖。今年,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王越等同学突破气动肌肉等元件的核心工艺和技术,应用于海星灾害治理,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自制成本,比赛现场获得评委专家交口称赞,最终获得特等奖。三是传承参赛经验,助力目标实现。本届大赛备赛期间,2017级自动化专业朱文博,2018级轮机工程专业孙良杰、自动化专业阚全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李澳阳、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高力元等同学,主动常驻i+Ocean创客空间或前往比赛现场,为参赛队伍提供经验分享、规则解答、技术指导、设备维护等志愿服务,使得本届参赛队伍能够在历届竞赛经验基础上获得更大进步、更好成绩。同时,依托近900人的“中海大海洋航行器战队”QQ群、大赛宣讲会、技术分享会、进度考核训练营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持续支持参赛团队备赛。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作为一项综合性赛事,对于学生解决多学科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创新、创意及创业”类别,不仅要求参赛团队能够解决工程难题,也对市场分析、商业模式打造等有着较高要求。为此,鼓励学生跨学科组队参赛,形成了“理工交叉、工商兼备”的参赛局面。“深蓝科灵——海洋网箱预防式清洗筑梦者”团队在本届大赛中获得“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类别特等奖,2019级自动化专业龙志启作为核心成员,感触颇深。他认为,“技术要围绕商业模式进行阐述,市场分析更需要技术目标进行支撑。团队5人分别来自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的3个专业,一开始技术和商业完全是割裂开的。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互相学习交流,在完成各自分工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同频、融合,才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细致组织保障。比赛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学校有关学部、学院,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备赛期间,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管理学院等院级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为参赛队伍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提供实验水池、共享工位、路演室、公共设备和耗材,助力参赛队伍完成从设计构想到作品实现的跨越。比赛期间,为解决学校线下参赛队伍较多、参赛作品体积重量较大、疫情防控压力较重等问题,学校采取包车往返、全程闭环管理的方式参赛,既减少了学生们的参赛负担,也大大降低了疫情防控风险。正由于周密细致的组织管理,让学生摒弃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到竞赛当中,确保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