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前身是1998年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软件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的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从1986年开始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1999年起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计算机科学ESI全球排名完成度0.96。

  一、教学机构与本科专业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3个教学系,以及实验教学中心、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获2018年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获批支持经费3600万元。

  二、一级学科及学位授权点

  1998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承担一体化建设任务。设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三、科研与学科平台

  拥有山东省“十二五”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重点学科。与海信集团合作建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

  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山东省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省级)、山东省高校“十五”“十一五”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十二五”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十三五”大数据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院设有软件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所、泛在网络与城市计算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大数据技术研究所、遥感信息与数字地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青岛大学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城市研究院挂靠学院发展。

  四、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职教师77人,实验教师20人;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高级实验师(工程师)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8人;博士学位教师54人;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含出国访学半年以上教师)2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五、科学研究与学科方向

  “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29项,市厅级项目13项,横向项目24项。获纵向经费982万元、横向经费762.95万元,合计1744.95万元。获市厅级奖励4项,其中:青岛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82篇,其中:SCI论文75篇,EI论文21篇,CSCD论文40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2项。出版教材6部。主办或承办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凝练了大数据技术、媒体计算与软件、数据安全算法、软件服务工程4个重点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形成了智能信息系统及复杂网络、计算机视觉、未来网络、信息安全4个研究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凝练了密码学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全算法理论、安全数学基础4个研究方向。

  六、人才培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1人,其中本科生973人、硕士研究生228人。毕业28届4398名全日制本科生、17届687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十三五”以来,研究生发表论文266篇,其中SCI收录28篇、EI收录24篇;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4项,3篇论文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篇论文获评青岛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第四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1人获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一等奖;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等权威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140项、省部级奖励267项。

  进入新时代,学院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依托青岛市的区位与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融入省市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重大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水平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目标,按照“规模适度,内涵发展,重点突破,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建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较强、“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技术转化基地。

查看更多
分 享 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推荐简章

更多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