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2017年11月23日晚上6:30,一场精彩的讲座在逸夫图书馆606会议厅展开。这是博士沙龙第276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王峰老师来给我校师生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基于译学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从而发现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王峰老师是同济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学位博士,“语言学通讯”公众号创办人。目前担任国际学术期刊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 Culture联合主编,迄今为止在多本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综述和书评。
讲座主要分成四部分:引言,研究设计,研究发现和结论。王峰老师提出该讲座主要以CSSCI期刊与SSCI、A&HCI的翻译学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绘制该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考察国内外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热点前沿,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国内外翻译研究的主要学术期刊阵地布局如何?期刊之间的研究倾向有何质量化区别?2国内外高产作者和科研机构具有什么特色?3.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在1995-2015年期间经历了哪些历时变化?王峰老师诚挚地希望这些问题地研究能够对国内同行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学术对话和国际访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首先王峰老师提出,国外期刊体现了明确办刊倾向和用稿偏好,例如Perspectives重语言学范式、译者研究;Translation & Literature重英语文学在域外的翻译;Translation Review重跨文化文学移植的理论与批评思考等等。这样的做法值得国内同行学习,既明确了翻译研究侧重点,使学者投稿有的放矢,繁荣学派,又避免了期刊的同质化竞争。
接着王峰老师向学生和老师们国内翻译研究的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从中发现我国翻译研究机构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不仅高产,而且彼此保持了密切合作关系,合作者的关系多是博士生极其导师。而国际译学研究高产机构之间的联系以散点呈现,保持相对独立研究。其中,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不仅发文质量高而且与法国里昂二大,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比利时天主鲁汶大学等机构保持了密切合作。
关于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的聚类分析,王峰老师用关键词的频率来分析翻译研究热点。据数据分析发现国内排在前三位的关键词是: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工作者;国外翻译领域中排前三位的关键词分别是:literary translati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subtitling。SSCI关键词体现三大特点:第一:明确具体翻译领域;第二,翻译教学研究课题更为细化。第三:强调意识形态。借助VOSvviewer的自动聚类功能,SSCI前10位高频被引文献可以归为两个聚类:聚类1主要是Hatim&Mason的话语分析学派和Nord的功能学派;聚类2主要由Toury的描写译学,Venuti的异化理论和 Lefevere的操纵论组成。即聚类1代表语言学转向,聚类2代表文化转向。两个聚类之间有一个强有力的“纽带”,即Toury的描述翻译学分析译文在目的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功能。
王峰老师总结根据知识图谱分析我国在1999年之前译学研究开拓期,一方面是期刊阵地尚在建设,一方面是研究问题过于陈旧。2000-2009年译学高速发展,大量吸收西方术语,重新阐释传统译论,但是焦点有所不同,我国重视翻译理论、翻译批评;而西方最大的焦点是文学翻译、视听翻译。同时预测未来视听翻译也许随着多模态研究的成熟会成为我国未来的翻译热点。2010年以后的中国译学进入平稳期间,也正悄然地从理论驱动研究转变到问题驱动的后理论时代。
最后王峰老师提出我们应当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国翻译研究面临着三大机遇: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与语言服务、国际合作办学;呈现三大趋势:学界与业界结合、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超学科研究范式的兴起;迎接三大挑战:翻译与传播、翻译与传承、翻译与教育。
在提问环节,一位老师提出今天许多人提出“后翻译时代”,“后理论时代”,如此频繁的使用“后”是什么原因。王峰老师解释“后”更多像是一种修辞,而非真正在翻译理论上有了重大转变或突破,但翻译理论的确在发展。此外,对于听众的问题,王峰老师皆一一回答。
本次讲座在听众掌声中圆满结束。
博士沙龙今后会继续为大家推出更多精彩讲座,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2017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