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村发展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各 50 分。
四、参考书
1.《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2.《农业经济学》(第三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 年。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发展经济学》部分
1.发展经济学导论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最新发展趋势;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发展的衡量方法以及发展的本质与核心;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发展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早期经济发展思想;当代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2.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新增长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波特竞争发展阶段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资本的含义、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贫困恶性循环;大推进理论;起飞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资本形成的来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4. 人口、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人口转变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人力资本的概念;智力外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教育的类型和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5.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含义与分类;增长极限论;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6.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的含义;技术进步的类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技术进步的途径;技术引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引进的方式与途径。
7.二元经济发展
二元结构的基本含义及特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模型;拉尼斯—费景汉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二元结构理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含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托达罗模型;霍夫曼系数;配第— 克拉克定理;循环累积因果机制;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8.经济发展战略
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发展极”理论;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倒“U”理论;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增长与分配战略的类型。
9.市场、政府与制度
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的原因与类型;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10.发展中国家(含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问题与政策(参见有关报刊杂志文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经验与教训;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未来中国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与政策。
《农业经济学》部分
1.农业经济学导论农业的概念与特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多功能性;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蛛网理论的三种模式及应用
。
3.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与客体;农产品流通特点与渠道;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功能;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种类与流通渠道模式;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与特点;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与条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含义、作用及主要模式;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构成及特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4.农产品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WTO 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及结构特征;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及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5.土地与水资源
土地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作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与类型;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土地制度的含义与特点;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土地产权的含义与权能构成;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含义;农村土地承包原则与承包权的保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与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及其权利;水资源的概念与经济学特性;中国水资源状况与面临的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
6.农业劳动力资源
农业劳动力的概念及其特殊性;农业劳动力供给、特点及决定因素;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特点及决定因素;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类型;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7.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及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农业技术进步的成功道路;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与未来发展方向。
8.农业资金
农业资金的含义与分类;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运动特点;农业资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趋势;农业财政资金、农业信贷资金、农户资金的含义
。
9.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内容;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农业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经济特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
10.农业家庭经营
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与历史演变;农业家庭经营存在的原因;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农户兼业化的原因;农户兼业化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产生、绩效、障碍及未来发展。
11.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含义、原则及作用;农业合作社运行的基本特征;农业合作社的产权界定;农业合作社的委托代理关系。
12.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
13.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全国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现代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方向与基本趋势。
14.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市场主体行为。
15.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基本关系、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及标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6.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基本特征;传统农业改造的主要措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17.农业可持续发展常规现代农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内涵;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农业政策学》部分
1.农业政策学导论
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及重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府干预政策的目标及缺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福利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农业政策方案设计。
4.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
农业政策执行的背景分析;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与作用、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四因素理论、浴盆模型等);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劣、农业政策资源、农业政策执行环境、农业政策执行机构与人员、农业政策对象;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5.农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农业政策评估的作用与原则、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农业政策评估方法、农业政策评估的基本程序;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及形式;农业政策调查的内容及其作用。
6.农业结构政策
区域及区域经济理论、中国的农业区域划分、农业区域结构政策目标、农业区域结构政策手段;农业部门结构的概念、农业部门结构政策手段;农业经营规模结构政策概念、农业经营规模结构政策目标、农业经营规模结构政策手段。
7.农业土地政策
土地的概念特征、中国农业土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土地政策的目标;农业土地所有政策的含义及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中国农业土地所有政策;土地使用及其权属的内涵,使用的效能与作用、农业土地使用政策、中国农业土地使用政策的演变。
8.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可持续发展及持续农业、持续农业的基本特征、中国农业可持续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依据和目标、农业持续发展政策内容、政策措施;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