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至,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人工智能如何深度参与法律事务?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能否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法律行业如何回应伦理危机论、真正实现“科技向善”?近日,由主编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教授冯子轩,副主编罗璨、谭玲、胡耘通等17位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人工智能+法律”综合性教学用书——《人工智能与法律》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上述系列问题进行了回应。
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甫一成立,自主设置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率先实现“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方面,逐步构建起了人工智能政策与伦理、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与法律推理等核心课程体系。伴随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编写一本符合当下“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教材迫在眉睫。2019年,时值西南政法大学大力推进校级规划教材建设的契机,编写组开始了教材的编撰工作,2020年完成,恰逢西南政法大学七十华诞,特借此书献礼。
《人工智能与法律》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概况、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交互影响、人工智能与法律推理、人工智能的伦理标准、法律知识图谱为总论,分别介绍探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引发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等各部门法以及司法应用领域的深刻变化,并立足全球视野,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政策与法律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展望。书中每章配有教学要点、延伸阅读、参考文献,引导学习者循序渐进的思考。
据编写组介绍,《人工智能与法律》一书立足法学专业,紧跟“新文科”“新法科”的发展潮流,涵盖该新兴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内容,力求帮助学生及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秩序变革与发展图景,希望能够通过弥补目前尚无教材系统阐述人工智能法学基本知识和前沿问题的空白,对全国高等院校人工智能法学人才培养和相关课程建设有重要的引领和启发意义。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风险,法律需要未雨绸缪,从国家层面予以一定的回应,对相关的技术应用实行约束和风险管控,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道路进行规划和保护。总体来说,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问题既是当下的热点,也是难点,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集思广益,形成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法律规制体系。”冯子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