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是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优良办学传统,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输送各类人才13.3万余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拼搏进取,展现了科大学子内敛、踏实的精神品质。学校毕业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历史沿革
天津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名为河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4所轻工类本科院校之一,隶属于原中国轻工业部。1959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的主要师资和实验室设备调入我校,成为我校该专业的主体力量。1964年,在轻工业部对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中,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发酵工学专业、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塑料成型加工专业先后调入我校。1968年,学校更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1971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全部调入我校。1972年,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盐化专业和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的中国轻工业部塘沽盐业专科学校合并后划归我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8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同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学校的管理体制改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学校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学校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滨海新区建成滨海校区并投入使用,紧贴滨海新区产业发展需要,食品、生物、海洋、化工等一批优势学科整体迁入滨海校区,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滨海、河西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9.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56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189.2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9亿元。设有18个学院(部),现有本、硕、博全日制在校生近2.7万人。
学科专业
学校拥有“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3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和智能轻工装备、营养健康食品等7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农学、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建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天津市唯一一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工业发酵微生物和1个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等单位共建"工业酶"、"制浆造纸"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有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工程实验室,4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食品安全低碳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997人,其中专任教师1302人。拥有双聘院士5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人,另有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授衔专家等省部级人才近百人。
教育教学
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天津市一流学科,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轻化工程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20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及应用型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FT)认证。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本,始终狠抓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5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13人。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以及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14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自2011年开始实施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探索按大类进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自2004年起为北京军区招收、选拔、培养国防生,2009年被授予“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自2006年开始实施海南少数民族学生特招班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已培养300余名海南少数民族学生。
天津科技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训,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人物、天津市"十佳"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学校建立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紧密衔接的培养机制,选拔、培养和推荐有较高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学生,采取多形式的个性化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学校获批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依托众创空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孵化、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将创新创业工作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与滨海新区2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科研实力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鼓励高水平科研平台服务本科教学。按照学校"顶层设计"的要求,大力推动实施"强校计划",已逐步构建了"政策、平台、项目、人才"四位一体的科技工作创新体系,在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二五”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7项,其中"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首获2015年中国专利优秀奖。科研项目不断攀升,标志性的国家科技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的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均实现首次获批立项资助。科技平台持续发力,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3个,是天津市唯一获准成立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高校,获批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法国国家药学院、巴黎第六大学共同建成"中法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学校先后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5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1000余场。学校与15个省区市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于2014年成为"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首批会员单位。学校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津南、东丽、武清、宝坻、蓟县等区县签署了科技全面合作战略协议,与相关区县300余家企业促成科技横向联系,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学报》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知识产权工作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8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入选的高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团队先后为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技术培训。淀粉酶、酵母等关键技术在山东、湖北等省份已经实现产业化,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盐田设计开发技术进军西藏,为西藏地区盐湖化学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技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学校"顶层设计"规划目标,努力推进"强校计划",实施创新驱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的8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自1975年招收6名阿尔巴尼亚留学生以来,学校留学生教育不断发展,2009年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截至目前,累计已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2014年,经国家汉办批准,我校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正紧紧抓住“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建校60周年为新起点,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推动力,着力重构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努力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