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金声玉振▪学术援疆”献礼二十大系列讲座——武汉大学知名学者张箭飞教授主讲《植物与文学:范例分析与研究路径》

  为推动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文社科话语体系,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加强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拓展并提升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师生的研究视野和理论功力,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大学文化润疆研究中心、新疆文艺评论基地特举办“金声玉振▪学术援疆”献礼二十大及小学期系列讲座,邀请武汉大学知名学者兼新疆大学天山学者张箭飞教授为学院师生开展主题为《植物与文学:范例分析与研究路径》的讲座。讲座由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丁鹏飞老师主持、评议,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150多位师生在线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张箭飞教授以东西文学现象中的“植物书写”为引子,从植物与文学研究的一般路径、作为研究范例的论文选题,进一步延伸至西方文学中的植物与文学研究。如亨利▪尼科尔森的The Plant-Lore & Garden-Craft of Shakespeare、彼得▪戴尔的Wordsworth's Gardens and Flowers,麦克道尔、玛尔塔的Emily Dickinson's Gardens,并提及神话、艺术、文学、电影和其他话语都充满了对邪恶性植物、拯救性植物和人与植物杂交共融的描述。进一步言之,文学文本和其他文化产品表达了我们与植物王国的多方面关系。张箭飞教授从汇通东西的视野考察了两种文化视域中有关文学与植物间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植物批评(Botanical Criticism)在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强劲的学理趋势和跨学科活力。

  紧接着,张箭飞教授从作家与植物世界、作为象征的植物意象、从植物意象研究到植物人类学/社会学三个维度,剖析了植物在中西方文学艺术中的丰富形态、审美情趣及学术价值,指明对文学中植物现象的研究能够勾连起更为宽广的人类经验领域。最后,张箭飞教授以“通往文学批评的道路不止一条”作为本场讲座的结语,并启发在场师生们思考如下的问题:哪些特别的作家如何应用植物学?植物在其作品中具有什么特点?植物本身如何成为想象和虚构的媒介?

  在评议环节,丁鹏飞老师思考认为张箭飞教授的讲座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地阐发了植物与文学之间可能存在的诸多研究路径。区别于传统上将植物描写与文学意义割裂开来,或者将植物视作实现文学意图的一个功能化环节的做法,张箭飞教授的论题,不仅是一个将植物与文学关联起来的有着严密逻辑线条的方法论讲座,而且也是一个以文学中的植物书写为现象进而揭开文学实际就是诗学与科学彼此交叉的跨学科讲座,它本身的问题活力就在期待着更多的智识洞见。

  在提问环节,来自汉文学20-7班的许梦柯同学,提出现代社会中文学与植物的关系相比古代文学是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及现代文学与植物的关系等问题;来自汉文学20-3班的畅雨欣同学提出许多时间跨度久远的花草名目与植物意象对当下文学研究有何重要意义的问题。张箭飞教授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详尽且富有启示性的解答。讲座获得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开拓了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收获颇丰。

上一篇:新疆大学举办“喜迎二十大▪廉洁润家风”党员干部廉洁家风教育活动

下一篇:新疆大学在“十四五”自治区重点学科申报中取得喜人成绩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在线报名

错误提示
立即提交
提交成功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