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近年来网络上的各种书法讲座,层出不穷,各家以及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精妙所在,观之令人受益匪浅。但是笔者一直以来对于这些书法讲座感到稍微有些不足,因为他们没有把书法上升到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所以在讲座中只能从技法入手,让人不免有些遗憾。其实在笔者看来,书法学习的核心在于领悟中国的传统哲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情况,且看书法家赵富忠细细道来。
首先,书法的审美,一直遵循着传统哲学的指引。
一般而言,人们总是觉得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和书法比较接近,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比较强调“道法自然”,不拘一格,飘逸洒脱。其实,很多人还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对于书法有所折射。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比如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王羲之的十七帖,很多人可能对于王羲之书法的一任自然,天真洒脱所折服。但是仔细揣摩每一个王字,尤其是怀仁和尚所集的《圣教序》,由于没有太多章法布局的干扰,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字体结构奇正相生,仪态万方,尽显“中和之美”,非常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由此可见,王羲之的书法本质上是追求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技法和形态上又展现了道家的“自然洒脱”追求,故而王字受到后世推崇,被尊为“书圣”。如果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不能领悟到这一层含义,那么就很难学习到王字的精妙所在。
其次,书法一直都与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紧密结合。
其实一直以来书法的艺术属性被大家重视,而忽略了其使用价值。这也是书法到底是不是艺术而存在的争议所在。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时代发展了,原先人们的信息传播需要书写,而如今书写已经逐渐被淡化,使得书法的审美功能得到重视,使用价值被忽视。实际上,书法的使用价值,一直秉承儒家思想的“经世致用”,尤其在楷书方面。所以,古往今来,无论是欧阳询的《三十六法》,还是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等大量理论著述,大都是围绕楷书来谈法度。
最后,书法境界的提升需要融合到传统哲学中来。
现如今很多人大谈书法的创新,未必都是失败者,但是相当一部分人被称之为“丑书”。这主要还是因为创新的方向,背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温柔敦厚、含蓄蕴藉、天真烂漫的精神追求。结果很多人一生在书法的追求,化为泡影,最终一无是处,埋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
由此可以看出,书法的学习需要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这样艺术探寻的方向就不会发生偏差,得到更加深刻的领悟和进步。尽管,目前很多书法家在技法上日臻完善,但是在精神思想方面,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如果能够在传统文化思想方面,达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那么必然会在书法史上留下光彩照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