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排名:关注排名 14 开设: 同等学力  高级研修  中外合办  

简介:哲学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详情]

开设院校:6

招生简章:15

学费区间:1.2~38.8万

孙正聿:追问哲学的思想者

  非全日制研究生网讯:最近,75岁的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多了一个“网红”的新头衔,他的“小粉丝”们称他为“芋头”。听到这样的称呼,孙正聿会笑着说:“网红不是坏事,我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我能红的话,那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在吉林大学教学、做研究近40年,这位哲学家、教育家的成就,可以用一组数字大致勾勒——3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部著作入选“国家文库”,6次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5部著作获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110篇引领和推进我国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虽然年逾古稀,但每天早晨7点半,孙正聿都会准时来到办公室,埋头研究和写作,有时一上午连口水都忘了喝。看看书、写写稿、想想问题,这是他一天中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光。

  吉大青年教师高超是孙正聿的学生。他还记得,刚跟随老师做研究时,他“不敢”走进老师的办公室,作为晚辈和学生,他有些畏惧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学术差距。现在,他自己也当了老师,却还是常常“不敢”推开老师办公室的门——他心疼老师,怕打扰老师读书、思考。

  孙正聿曾经用诗句表达他强烈的求知愿望:“我常常在窗前眺望,让思想窥见澄澈的天光;我常常在房间里踱步,被思想激动得不能安坐;我常常在书桌上奋笔疾书,让思想在笔端自由流淌。”

  他从小嗜书如命,哥哥的语文、历史、地理课本,都被他当成课外书,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时流行“小人书”,书店里厚一点的2分钱看一本,其余的1分钱看一本,那里是他的知识天堂。

  到了中学阶段,孙正聿每周两元的伙食费,常常是母亲向邻居借来的,在这么艰难的日子里,他竟然订阅了两本杂志——《世界知识》和《文学评论》。

  1966年,孙正聿高中毕业,报考了哲学专业,却赶上“文革”,无学可上、无工可做,他就每天上午到没关闭的图书馆看书。当时图书馆只开上午,下午闭馆,他就抓紧时间读书,在那段时间里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鲁迅全集》。那时他就立志,要向马克思那样,“为全人类而工作”。

  1968年到1978年间,孙正聿当过知青,做过装卸工、叉车司机、货运员、电影放映员。年轻的他对当时青年追逐的时髦事务一概不感兴趣,每天劳动之余就是读书。后来,在填写各种个人材料、填到“爱好”或者“特长”时,他想来想去,唯一可填的,就只有“读书”这一项了。

  恢复高考后,孙正聿仍立志学哲学。做学问、当老师,让他结识了他最敬佩的导师、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结识了师出同门的一生挚友、如今同在吉林大学任教的哲学教授孙利天。

  “二孙”之间的对话总是充满哲学况味。一次,孙利天刚从海南回来,孙正聿就迫不及待地问他“最近读了什么书”。对方回答:“又看了一遍《精神现象学》的下册”。孙正聿幽默地说:“你看,你可以无限地对黑格尔进行追问,黑格尔总是有话跟你说。”

  这种追问,在孙正聿身上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老师高清海逝世15周年时,孙正聿在怀念他的文章中写道:“高先生的一生是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的一生,也就是上下求索的一生。”

  “跟自己过不去”和“上下求索”,也是孙正聿的人生写照。

  孙正聿年轻时,家住一间3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全家人挤在一起,小孩们住在这头儿,爱人住在那头儿,孙正聿就在中间的小过道里挤出一小块地方,埋头苦读,笔耕不辍。

  1995年,一本集聚思想、知识、语言“教养”的《现代教养》一书,就在这间还不具备“现代性”的“简陋”的小屋里诞生了。

  孙正聿的夫人李璐玮为人低调,话从不多说,只在孙正聿60岁生日时,她当着大家讲了一段话,没有对爱人的赞誉,只有一句“正聿这么多年太勤勉了”。

  “想到一个问题,因为要睡觉就不想了吗?写一篇文章,因为要放暑假,你就不写了吗?”孙正聿说,选择学者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日没夜”。

  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很多时候,自己读明白了,想明白了,说明白了,但最后却写不明白”。他觉得,“读”和“写”中间有一堵墙,著述是一件极其艰难的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写才是硬道理。当然不是“编”写,而是要写出精品,呈现经典。

  孙正聿特别欣赏钱伟长先生的一句话:“一个大学老师,不讲课就不是大学老师,但如果他不搞科研,就不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有理、讲理”,是孙正聿的教育理念。

  2020年暑期开学时,孙正聿为本科生新开设了一门课。上课前,他认真地“请教”年轻的带班老师,“这届本科生都上过什么课呀?怎样讲才会有针对性?”

  数十年来,孙正聿的工作不仅在科研和教学上,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工作看作自己的重要任务。他撰写了《马克思与我们》《有教养的中国人》《人的精神家园》《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等理论科普类书籍,“理论工作者承担着一个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他的课堂也一样范围宽广,既在吉林大学,又在专家论坛,还在公共讲座,上B站、百度等平台搜索“孙正聿”,就能看到他的很多网络课程。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20次集体学习,孙正聿走进中南海,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现在,孙正聿闲暇时会和爱人一起散散步、下下棋、听听歌、做做饭。在《孙正聿哲学文集》总序中,他感谢陪伴他走过一生的爱人:“那么艰苦的日子,她从不抱怨;那么坎坷的岁月,她从未灰心,她把两个孩子一手培养成人,她把我的事业当成自己的生命。”2020年11月,孙正聿获得“杰出教学奖”,当他提出把100万元奖金捐给学校时,夫人只说了两个字:“捐吧!”

  孙正聿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不是一位确有建树的学问家,只是一个追问哲学的思想者。”“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生探索”,这是孙正聿的座右铭。

上一篇:无

下一篇:学好书法的核心在于领悟中国的传统哲学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